簡介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不少院校除了培養(yǎng)專業(yè)性人才外,也開始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要求學生不僅會表演,而且要具備一些音樂創(chuàng)作或音樂評論的能力。這就對和聲課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書針對這些新增專業(yè)的需要與新的教學要求,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一、在內容安排上較為系統(tǒng)、全面,有一定的選擇余地。既可以加深和聲共同課的程度,為學習其它音樂理論課程提供所需的和聲基礎,又可以滿 足新增專業(yè)以及作曲愛好者創(chuàng)作和編與的要城需要。為了使學生能夠分析或創(chuàng)作民族風可知的音樂作品,增加了“調試和聲”的內容。
本書在寫作具體講節(jié)時,盡可能簡明扼要,在和聲的理論與應用方面?zhèn)戎赜趹谩?br> 二、為了便于學生自己看書,例題大多標明和聲進行。基于共同課教學的要求,練習題長度適中,難度不大,有些練習題標有重點和弦提示。
三、在原位正三弦和弦與六和統(tǒng)的章節(jié)中,總結了和弦連接的五個基本圖式。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和弦連接的一般規(guī)律,防止不良聲部進行。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目錄
第一講 緒論
第二講 四部和聲與聲部進行
第三講 原位正三和弦的連接與基本圖式
第四講 和弦轉換與終止式
第五講 為高音部配置和聲
第六講 為低音部配置和聲
第七講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第八講 正三和弦和四六和弦
第九講 副三和弦
第十講 屬七和弦
第十一講 副七和弦
第十二講 屬九和弦與屬七——十三和弦
第十三講 和弦外音(一)
第十四講 和弦外音(二)
第十五講 離調與重屬和弦
第十六講 副屬和弦
第十七講 副下屬和弦與副重屬和弦
第十八講 近關系轉調
第十九講 模進
第二十講 持續(xù)音
第二十一講 變和弦
第二十二講 同主音大小調效替變和弦
第二十三講 遠關系轉調(一)
第二十四講 遠關系轉調(二)
第二十五講 遠關系轉調(三)
第二十六講 遠關系轉調(四)
第二十七講 遠關系轉調(五)
第二十八講 調式和聲(一)
第二十九講 調式和聲(二)
第三十講 調式和聲(三)
附錄Ⅰ 和聲習題寫作的初級階段
附錄Ⅱ 和聲習題寫作的高級階段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