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夜曲”是德彪西自交響組曲《春天》和《牧神午后前奏曲》之后第一部偉大的交響作品。雖然理查德•瓦格納的影響在前兩首作品中仍然顯而易見,但“夜曲”卻有了明確的風格變化。路易斯•拉洛伊第一個將德彪西音樂語言中的這種變化稱作“印象主義”〔這一風格概念是記者出身的路易斯•拉洛伊創(chuàng)造的,他曾在一次展覽會上看過克洛德•莫奈(1840一1926)的一幅畫作,并且在著名的報紙《嘈雜聲》上對此進行過評論〕;拉洛伊將這些“夜曲”稱作“印象主義杰作”,這樣的贊譽卻很難討作曲家的歡喜。他最痛恨給每一種藝術(shù)新趨勢起一個名稱的這種“主義化”做法。在假想的與克洛什先生(即老年的他)的對話中,德彪西這樣寫道:“我向他大膽提出,文學界和繪畫界的一些人(我萬般努力才加進去幾位音樂家)力圖抖去傳統(tǒng)的灰塵,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被當成什么象征主義者或印象主義者;這些聽似舒服的概念卻在敗壞同類人的聲譽……克洛什先生毫不猶豫地說:‘是記者和教授們給他們貼上了這些標簽,而這種標簽毫無意義。一個仍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好點子給了這些傻瓜進行嘲諷的借口!笨墒牵藗儽仨氂涀∫稽c:德彪西本人將這些“夜曲”稱作“裝飾性印象”。這首作品(或許德彪西的所有作品)的核心可能就是他年邁時所說的話:他的作品其實只是“音樂化學”。
目錄
Ⅰ Nuages
Ⅱ Fetes
Ⅲ Sirenes
推薦